展覽及其他活動 > 展覽 > 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 > 唐代建築:屋頂的藝術、斗栱和柱
 
唐代建築:屋頂的藝術、斗栱和柱
     
         
 

        建築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人的居住要求,現在這一切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,也都是從最古老的居住建築發展而來的。《易傳》中云:「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,上棟下宇,以待風雨」。所以居住是建築文化的基本意義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的先民最早的居處是「居穴」或「居巢」這兩大基本類型。考古發現「居穴」是起始於自然山洞的一種最原始的居住樣式。後來,在山洞的庇護性功能的啟發下,人們用最粗糙,最簡陋的工具,在山坡的台地上挖人工的洞穴,漸漸地走向半穴居,最後發明了地面上的房屋。另一種類型是居住在森林或淺水低窪地區的先民,他們在樹上搭起了遮風蔽雨的棚子,或叫「巢」,進而發展成杆欄式建築。從先後出土的新石器晚期建築遺址,仰韶文化期,西安半坡文化遺址等,都證實了我們的原始先民的基本居住的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 一般地說建築是由屋頂、牆、立柱、台階等組成。這裡且簡說屋頂、斗栱和柱。

 
         
 

屋頂的藝術

        有人說中國建築是一種屋頂的藝術,中國的大屋頂的建築歷史悠久,《周禮.考工記》中有「四阿重屋」,即廡殿重檐式建築,說明遠在商代以前(公元前1600年前)那種反宇飛檐式的建築就已出現。《詩經》中有「如跂斯翼」,「如翬斯飛」形容大屋頂的輕逸俏麗。中國建築屋頂之美確令人驚歎。

 
         
          中國建築屋頂的基本形制有廡殿,歇山,懸山,硬山,卷棚,攢尖以及盔頂,盝頂,單坡,囤頂,平頂,圓頂,拱頂,穹窿頂,風火牆式頂,扇面頂等。 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,具有反宇飛檐特徵的大屋頂,是中國建築屋頂文化的典型代表。  
         
 

唐代建築更是一種屋頂設計的藝術,主要特點是:

  1. 出簷深遠整個屋簷向外伸出有3至 4米,如大鵬展翅,雄渾而穩健,屋頂厚重舒展,除四阿頂外,還有九脊,攢尖等,大氣磅礡。
  2. 屋面呈優美的反翹的弧線,與造型遒勁的鴟尾,並在山牆部分施垂魚。
  3. 裝飾性構件十分豐富如鴟尾,走獸,仙人指路,瓦當,琉璃瓦等,都十分精美,獨具文化個性。
 
         
 

斗栱

        斗栱成為建築立面注視的中心,整體裝飾性很豐富,強烈。因此,被看著是建築的一種“「顏面」,一種錯綜之美。 斗栱又是中國建築的一種重要構件,是立柱與屋架之間的一種過渡,它是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之栱,斜向的昂所構成,從整體上看,它重重疊疊,甚是複雜,而解釋開來,其結構又有條有理。

 
         
          在力學方面,因為中國建築多為木構,木構架要承載全屋的重量,而牆體一般不起支承作用,這就造成立柱負荷過重,斗栱逐層挑出,使力分解,在力的傳導方面起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斗栱成為中國建築的重要角色,是唐式建築的最大特色。 正因如此,斗栱也成為建築等級,地位和身份的一種建築文化的符號。只有宮殿,寺廟和一些高級建築才允許使用。其層數的多少也顯建築的倫理品位。  
         
 

        《釋名.釋宮室》云:「柱,住也」。立柱是建築穩固不移,風雨難摧的「根」。它的持久,直立向上的性格和挺拔的風格,給人以強烈的印象。中國建築的大屋頂很觸目,它的檐口一般略呈反翹之弧形的橫線條,台基高廣,所以建築外立面立柱之高聳,作為大致垂直的線條,恰與橫闊的大屋頂與台明構成對比與和諧。大屋頂反翹使中國建築整體形象顯得輕盈而靈動,立柱形象則在審美效果上起到奮起而昂然向上的動勢,檐柱與角柱的有序排列,構成了建築物立面的韻律,建築物內部的立柱林立,又造成內部空間的深邃意境。 中國建築的美還注意「側腳」與「生起」,以消除視覺上的錯覺,使建築更穩固,更美。

 
rel_article
list 中國木構建築藝術館
list 佛光寺東大殿
list 南禪寺大殿
list 有關寺
list 佛宮寺釋迦塔─山西應縣木塔
list 關於塔
list 天津獨樂寺觀音閣
list 太和殿
list 木構建築及小品:概論
list 中國木建築藝術
 
 
top_button
Nan Lian Gard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