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禪寺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二十二公里的李家莊西側。寺院坐北向南,由山門、大殿和東西兩側的配殿組成,除大殿為唐構遺物以外,其餘皆為明清重建。
南禪寺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(公元782年),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木結構建築。大殿面寬進深各三間,單簷歇山布瓦屋頂,屋面平緩舒展,建築造型古樸穩重,比例舒展。殿前有寬敞的月臺,殿內有佛壇。佛壇上有唐代彩塑十七尊,塑像神態自若,衣紋流暢,為唐塑中的佳作,甚為珍貴。
南禪寺大殿坐落在1.1米高的磚石臺基之上,正面明間施板門,次間施檻牆直欞窗,其餘三面皆為土坯砌實牆。殿身四周共用簷柱十二根,西側三根為抹角方柱,其餘都是圓柱,方柱時代早於圓柱和現有建築。柱腳下以自然石為柱礎,柱身平直,柱頭做「卷剎」。柱子均有「側腳」和「生起」。柱頭之間為闌額連系,闌額不出頭,不設普拍枋,由柱直接承托斗拱。柱頭施五鋪作斗拱,單抄單拱偷心造,無補間鋪作,僅在木枋隱刻異形拱。殿內無柱,徹上明造。以通長兩根四椽栿橫架於前後簷柱之上,栿上施繳背、駝峰、斗拱等,承托平梁與平槫。平梁兩端施托腳,中間施駝峰、蜀柱和叉手承托脊槫。殿內西縫平梁下,存有「唐建中三年」、「重建」題字,是大殿修建年代的實證。
南禪寺大殿真實、完整地保留了唐代建築的形制、工藝和風格特色,具有極高的歷史、科學和藝術價值。1961年,國務院公佈南禪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